
一、特征特性:
1、早熟品种,兼具早熟品种早发和中熟品种后劲足的优点:现蕾早、开花早、结铃早、不早衰,整个生育期长势强劲,塔型,果枝始节5-7节,叶片中等。
2、适应范围广:早熟棉区种植。
3、播期弹性大:4月底前可以播种,适当早播产量更高。
4、铃大衣分高:单铃重6.5克左右,铃卵圆形,五瓣花多,一般衣分41至46%。
5、结铃性强:桃铃分布均匀,伏桃比例高。
6、机采、手采皆宜:吐絮肥畅、含絮力适中。
7、茎杆粗壮坚硬,抗倒。
8、品质好:上半部纤维主体长度30.85mm,比强度30.06cn/tex,马克隆值4.3 。
9、抗病性:耐枯萎病,耐黄萎病。
10、产量表现:早熟性、丰产性突出。
二、栽培要点:
1、整地播种及中耕:适当深耕30厘米左右。适时播种,膜下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2℃时开始播种,正常年份以4月5日--20日为适宜播期。亩播种量约1.5-1.8公斤,及早中耕20cm左右。
2、合理密植:亩收获株数:中等肥力田块1万株左右。
3、科学化调:以 “少量多次、前轻后重”为原则。对缩节胺不敏感,子叶期按当地习惯用量化控;机釆棉现蕾前视长势少控、轻控或不控达到提高始果节位高度的目的。现蕾后的化调同手采棉。手采棉早控、轻控、勤控,在3片真叶期(5月10日左右)就开始用0.5克左右缩节胺/亩化控,之后每次化控时适当加量,在5片真叶期再次化控(5月25日~6月5日)、蕾期(6月15日左右)、初花期(6月30日左右)、打顶前分别进行一次化控。整体株高控制在90cm 左右,8-10苔果枝。
4、肥水管理:
建议施足底肥,滴水从6月上中旬开始,头水要滴透,第二水开始提倡小水勤滴,间隔时间5天左右,头水、二水、三水滴施尿素3至5公斤/亩, 8月底停肥停水,纯沙地及长势弱或早衰田块适当延迟停水。
早施、重施花桃肥,增施磷钾肥,从田间平均有一个成铃开始20天内,滴水时肥料加量,根据间隔的天数,按每亩每天1.5公斤尿素并配套相应的磷钾肥和中微量元素。在结铃盛期,遇3天以上高温强日照或阴雨低温寡照可结合治虫叶面喷施肥料和保花保果产品,减少脱落。
5、打顶:坚持“平顶打顶,时到不等枝”的打顶原则。
(1)、人工打顶,机采棉6月30日前打顶完毕,手采棉适当推迟。
(2)、化学打顶,按所用打顶剂的使用说明操作。
(3)、氟节胺塑形,按使用说明操作,可减少赘芽,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性,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养分向蕾铃输送,达到蕾多蕾大、铃多铃大从而提高产量的目的。
6、促早熟:
适时早播;早打顶;早停水:8月底停水;乙烯利催熟:9月15日前吐絮不足30%,则喷施30~80毫升乙烯利进行催熟。
7、病虫防治:苗期防治立枯病和蓟马、盲蝽蟓、蚜虫等病虫害;蕾期防治枯萎病和棉铃虫、盲蝽蟓、红蜘蛛、蚜虫等病虫害;花铃期防治黄萎病、红叶茎枯病和红蜘蛛等病虫害。
(1)、枯萎病黄萎病防治技术:
可以滴出苗水的棉田:随出苗水滴“枯黄一滴净”等含枯草芽孢杆菌等的生物制剂。
不能滴出苗水的棉田:出苗后尽早滴上述活菌生物制剂。
增施有机肥或菌肥,改善土壤环境。
(2)、蚜虫防治:采用保护天敌的农药,点片发生时点片挑治;有以下三种情况之一可以全田防治(全田卷叶率6~8%,倒三叶蚜虫数量大于200头,益害比小于1:500),施药3天后检查防效,务必斩尽杀绝。推荐新烟碱类药剂,蚜虫非常严重时可以尝试混用9D类化合物或有机磷类化合物。
(3)、棉铃虫防治:在卵孵化高峰期施用双酰胺类杀虫剂。
三、适应性:适宜新疆早熟棉区枯黄萎病轻病田、无病田种植。
四、风险提示:
1、严格遵循本使用说明。
2、不适宜枯、黄萎病重病田种植。为了降低枯、黄萎病导致大幅减产的风险,头年试种本新品种的田块,上一年无论是否有病,一定要采用“新品种隔行试种法”(一行种本新品种,一行种上一年种过的抗病老品种)。
3、机采棉管理注意提高始果节位高度:苗期适当增加肥水,少化调或不化调。收获前及时脱叶催熟,选用进口采棉机提高采净率。
4、不可留种。因气候异常、栽培、土壤条件不适或病虫危害可能造成减产、品质和衣分下降。
5、种子应存放在荫凉、干燥处,防晒、防雨淋。